软考结束了,不懂复盘?!你就只能是这个成绩
2023年下半年软考已经结束,对同学们来说,更关心的肯定都是成绩公布的时间了,一般来说,软考考试成绩会在考后40天左右公布,请大家耐心等待。在等待的同时,你还可以做好这几件事!
考后总结很重要!考试已经结束,除了要关注考试分数外,更重要的是复盘考试过程,挖掘此次考试成功或失败的经验。
如:“先看下计算题,如果简单,先做计算题,如果难,先做简答题。“
“各位 选择题的建议就是 好好看冲刺材料 别刷题了。”
“另外,大家一定好好检查,尤其是:那些题是选正确的,那些选错误的,做着做着就晕了。本来拿得准的题就不多,容错率不高,能对的一定别错。“
“如果是不重复的论文主题,那是不是意味着老师的预测百搭,其他的比如风险和质量也写一篇预防着,多做准备,多写论文。”
“关键最后一分钟给我发现了很重要的错别字,所以如果把握不大的不要提前交卷,在那里慢慢检查。有的人是考完案例就想放弃,但是因为不能提前离场,所以在一个小时的时候离场的。”
找原因。
考试中或多或少会有些遗憾,都需要认真总结找出丢分的原因。是知识缺漏?还是解题方法、技巧出问题?或者审题不严,粗心马虎引起?
综合知识我感觉整体来说,书上的基础知识偏多,很多混淆项,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挺费劲 。
英文题看不懂,我选的机器什么,只看懂了机器就选了。
论文没要求最好别写摘要,不按照论文要求写很容易不合格,不符合题目要求。
避坑总结。
所谓避坑总结,是指考试后总结考试中自己踩的坑,将问题分类,逐一对照制定出自我提高的方法,需要注意下面四点:
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
从每一道错题入手,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、能力原因、解题习惯原因等。
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?
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?
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?
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?
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?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分析,拿出一个结论。
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
①统计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。如计算失误失分、审题不清失分、考虑不周失分、概念不清失分等。
②找出不该丢的5~10分。这些分数是有希望获得的,找出来很有必要。在后续学习中,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及。
③任何一处失分,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,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,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。
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
在学习过程中,反思十分必要。所谓反思,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。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,可能是口头表达,或者书面表达。
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,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。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高级形式。
所以,建议在考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。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,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。
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
以上分析,都属现象分析,在此基础上,大家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。三种分析逐层递进:现象分析回答了“什么样”,归因分析回答“为什么”,对策分析回答“怎么办”。要做到心中有数,遇事不慌。
上一篇:2023年软考第一批机考的考情分析,以及备考问题与建议 下一篇:软考“集成”教程会改版吗?2024上半年如何备考